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先别误会,并非有“七夕”食素之风,也非本人要倡此风。只是前日去拜访一位朋友,被拉去一家素菜馆,老板敬了个菜,才晓得是“七夕”。所以古今中外的各式节令,被商家挖掘的最彻底,都被用来引导消费了,这可是拉动内需的高招,怎不见有关政策出台?

谈到食素,一般人都颇敬畏,一是觉得食素是“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慈悲之举,二是食素颇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出尘境界。但这要商家来成全似乎不大靠谱。据说,解放前广州有个鼎鼎大名的素菜馆叫“菜根香”,素菜烧得美味异常,每日里门厅若市,斋戒人士更是趋之若鹜,但实际上这馆子的know –how只有一个,就是用鸡汤烧菜。直到有一天来了报应,当时主政广州的大帅——陈济棠的夫人做寿,要“菜根香”老板带人到府里烧菜。夫人吃斋念佛,要是到府里炖鸡汤,不仅买卖关张,弄不好身家性命都得赔上,可又不敢不接。愁得老板冥思苦想几日,终于有了办法,找了十条大白毛巾在鸡汤里浸一昼夜,然后晾干,做寿前一天拿进府去,再用水浸出,终于蒙混过关,躲过一劫。所以,人的口味是难以受主观支配的。再者,这素菜馆里做的素菜都冠以荤菜名目,什么扣肉、鸡丁、红烧鱼,要真是吃斋礼佛,想想这些名字也是妄念了,怎能大快朵颐?北京80年代开过一家素菜馆,开始叫“居士林”,后来生意惨淡,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名“居德林”,后来竟以做“卤煮小肠”闻名。看来素食不是人心所向。

本来商家丰富饮食文化无可厚非,一些人由于生理原因只能吃素也属正常,就是怕有些素食主义者总把这饮食偏好与道义责任,甚或保护动物联系起来,如同传教一般,逢人便要宣教一通。这其实经不住推敲。从佛教来讲,印度的原始教义并没有茹素这条清规戒律。所谓戒五荤,是指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五种气味浓烈的蔬菜。最早提倡茹素大概是从梁武帝开始,政治家要求佛徒和信众茹素,不知目的何在,但阴差阳错地却成了传统。道家开始茹素就更晚了。

要说茹素是“戒杀生”的善举恐怕也好像“五十步笑百步”,一草一木皆有灵性,同为生命体,说到底也是顾此失彼啊。

话题:



0

推荐

陈飞

陈飞

49篇文章 4年前更新

文化学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