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故史称袁项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这是追思辛亥百年绕不开的人物。而长期以来官方对其的认定比现在在某些人眼中他的河南老乡的名声还要坏的多,什么窃国大盗、乱世奸雄、窃取革命果实,不一而足。然而,窃以为对一位历史人物尤其是近代政治人物的评价,远非一个好坏甚或官方认定的革命与反革命那么简单,因为这些人物大多性格复杂、诡谲多变,需要从当时的环境背景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慢慢探讨,实难一言以蔽之。随着近来一些史料的开放和发现,对袁也应该有一些新的认识。

 袁世凯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叔祖袁甲三位居一品,死后谥端敏,叔父辈亦多高官,其幼年也曾在京读书,所以对官场生活与为官之道应早有历练。但两次乡试未中,对其打击颇大,成为他一生之憾。有清一代标榜以文治国,只有科甲出身才算正途,即使到了晚清,除了满人,重臣无不出身科第,就是身为中兴重臣的曾国藩、李鸿章也都曾是翰林公。而毫无功名的袁世凯坐到军机大臣如不靠其机敏练达之才与驭人之术是根本无望的。其因平定朝鲜之乱脱颖而出。后被委以重任,在天津小站建设新式陆军,为其日后纵横捭阖奠定了基础。在天津期间,其礼贤下士、广揽人才,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人才皆投其麾下效力,并以拥护新政、思想开明博得盛誉,所以才有光绪帝与康梁策动他进行政变的举动。通过创设警察接管天津,也显示其内政外交的卓越才能 。至于其早年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所谓出卖光绪帝及康梁等人。这里且不论康梁的是非功过,而彼时恐怕稍有政治敏感度的实力人物都不会参加一小撮毫无政治经验的书生与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皇帝的冒险活动。

 创立民国,确应推袁氏首功,因为从现在披露出的一些史料看,南方革命党不仅军事实力难敌北洋,且正酣于内斗,几位革命领袖彼时都难孚众望,也毫无执政经验,所以一致拥戴袁世凯为大总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符合逻辑的,到后来其却成了“窃国大盗”。但是这“窃国大盗”改建新华门、将政治中心设在中南海的政治遗产却被完整继承下来,颇令人诧异。说到“二十一条”更是袁的一大冤案。据有关史料,其实是袁本人故意将“二十一条”内容向外界透露,引起舆论大哗和欧美列强干涉,最终导致条约事实上作废,这样的政治智慧恐怕远在现代某些政治家之上。 

 对袁氏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复辟帝制了。这其实有多种因素,首先不能指望一个在帝制时代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又曾位极人臣的强势人物具有现代民主意识,主动与他人共享权力。这就如同过去的历史教科书总结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一样可笑。他能身时度势,推动共和已属非凡之举了。况且政体还不是当时革命的首要问题,因为同盟会的第一条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满。所以创立中华帝国在当时也并非不妥。其次,袁氏痴迷帝位也是不争的事实。据郑逸梅老先生记述,袁有一书童不小心打碎了袁平时用的一只帝用玉杯,不禁惊慌失措,一老仆看到便告诉书童如此如此,等袁问及,书童说您午睡时,小的拿着杯子进屋,却见床上伏着是只五爪金龙,吓得我连杯子都摔了。袁听后转怒为喜,不禁未责罚书童,反而掏出一叠钞票给他并嘱其不要到外边乱讲。似袁这等绝顶聪明的人物居然也受这些小把戏的愚弄也是其人性薄弱之处。再者,民初的政治乱象和亲信子弟们制造的劝进假象也令其重新思考政体问题。梁漱溟老人曾回忆过民初时党派林立明争暗斗,一个议案在国会久议不决,这对袁刺激很大。而下属制造的劝进假象更坚定了袁复辟帝制的决心。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喜听阿谀奉承、歌功颂德本是领导者的通病,至今绵延不绝,雄才大略者尚且如此,何况碌碌之辈?

 袁尚权术,处处以曹操为榜样,不仅生前工于心计,连身后之事也考虑得十分妥当。民国大总统的继承是由前任指定,名单藏在中南海的石室金匱中。据说袁最初指定的是其子袁克定,后来见大势已去,暗中将名单改了。其死后启开石室金匱,发现名单是徐世昌、段祺瑞和冯国璋,这三人看到后感激涕零,因而对其子孙照顾有加。就是袁的饮食也是外俭内奢,凸现其权谋之处。其原本是个饕餮之徒,好吃鸡蛋和填鸭,据说日食鸡蛋十数枚之多。但郑逸梅老人记述说,有时看袁晚餐极为俭朴,吃家乡的以面粉与小米粉掺合成的糊子一碗,以两小尾鲫鱼佐餐,手里拿一小瓶,不断撒些胡椒粉状的粉末,貌似很简单。但据知情人讲,其实那小瓶里是鹿茸粉,而那两尾却是河南与黄河鲤鱼齐名的洪河之鲫,当时还没有保持鲜活的技术,而是将活鱼浸泡在猪油里,用火车一日运到,这也是当时的顶级享受了。而细细想来,这权术应该是政治家的必备技能,否则早就一败涂地,哪能为人所知?

话题:



0

推荐

陈飞

陈飞

49篇文章 4年前更新

文化学者

文章